近期,新疆政法学院法学院围绕“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目标,在副院长谈江萍的统筹指导下,组织教师团队深入司法一线,通过监狱法治宣讲、检察听证实践等创新形式,推动法学教育与实务需求精准对接,为边疆法治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开展网络法治宣讲,共促国家安全建设。近日,法学院选派教师团队赴金墩监狱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宣讲活动。罗世琦老师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从网络安全意识和相关教育入手,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推动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金墩监狱政治处副主任张建峰表示:“国家安全无小事,特别是在边疆地区和特殊领域,尤其要注意保密和纪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立足岗位实际,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成为国家安全特别是边疆安全的坚定捍卫者。”
深入监狱一线调研,深化校监协同育人。在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宣讲结束后,法学院教师杨文礼、孙晶晶、罗世琦与金墩监狱一线民警进行了座谈,围绕民警队伍建设、毕业生职业发展、服刑人员日常管理及法治素养提升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民警代表详细介绍了监狱民警队伍的人才结构、能力培训机制,以及新疆政法学院毕业生在监狱系统的职业发展现状。“监狱是法治实践的‘前沿阵地’,此次调研交流为优化刑事司法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建设提供了鲜活案例。”谈江萍评价指出,此次调研不仅建立了监狱实务反馈教学的长效机制,还推动校监联合搭建实习实训基地。未来,将邀请一线民警参与课堂案例教学,共同培育适应边疆法治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与检察听证实践,助推学理实务互促。近期,应第三师检察分院邀请,法学院教师杨文礼以人民监督员的身份参与了两场案件听证会,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深度融合。在故意伤害案听证会上,杨文礼结合谦抑性原则,从“当事人和解协议履行情况”“社会关系修复效果”等角度提出专业建议;针对交通肇事案,则围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条件,论证“相对不起诉”的合法性及社会效益。两场听证会最终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既彰显司法温度,又保障了职工群众的权益。未来,教学团队将这两起案件转化为课堂的模拟听证素材,通过角色扮演、热点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法理情统一”的司法实践逻辑。
法学院通过教学改革与实务联动,正逐步形成“教学引领实践、实践反哺教学”的育人生态,为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