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边疆 践行师者初心——陈长生、冯月萍银龄夫妻携手西部援疆掠影

作者:党委宣传部日期:2022-05-27 10:40:22点击:992

奉献南疆  再铸辉煌

银龄教师是莘莘学子理想信念的塑造者,是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引路人。围绕“争创一流”办学目标,结合我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开局起步,践行“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政法院校育人宗旨,为进一步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充分展现教育部援派银龄教师“大师”风范,发挥银龄教师育人作用,宣传部特推出“奉献南疆,再铸辉煌——记新疆政法学院银龄教师”系列报道。

   


陈长生简

   陈长生,男,1953年8月出生,副厅级,教授。1973年就读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金属物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吉林大学产业管理处副处长,吉林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曾兼任吉林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1999年至2003年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完成吉林大学南校区图书馆建设;1995年至2012年曾赴韩国、日本、美国、法国等多国图书馆及高校参观访问、交流学习等。


   其爱人冯月萍,博士,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曾就读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SCI、E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40余篇。曾担任亚洲开发银行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目前仍是多家核心期刊和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图片


   两只行李箱,一对气宇轩昂、步履坚定的身影,2021年9月,68岁的吉林大学原图书馆党委书记陈长生和他的爱人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冯月萍再次踏上银龄教师援疆之路。从伊通河畔长春到叶尔羌河畔图木舒克,一路向西,不远万里,来到地处祖国边陲的新疆政法学院。


图片




纵然两鬓添霜 育人初心未改



时间回到2020年3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的计划,遴选高校优秀退休教师到西部高校支教、支研。这一年,冯月萍被聘为塔里木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陈长生陪同,并被聘为图书馆顾问,夫妻携手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教援助工作。


陈长生夫妇结束了塔大援教工作,回到了长春,但他们一直怀念着第二故乡新疆。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2022学年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增加新疆政法学院在内的7所受援高校为试点高校,陈长生夫妇当即决定:“走,到新疆政法学院去!”虽然路途遥远,环境艰难,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再次踏上援疆之路。


“补齐西部地区教育短板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们能成为银龄教师,同西部地区师生分享知识、经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陈长生说。




图片
亲力亲为  发挥优势献余热
图片



   当从机场来到新疆政法学院时,这座拔地而起的汉唐风格建筑群映入陈长生夫妇眼帘,他们深受震撼,开放式大门、乳白色外墙、灰蓝色屋面瓦……气魄宏伟,明快大气,庄重典雅,印刻着“新疆政法学院”红色大字的门牌石格外引人注目。


   图书馆是高校校园的“标配”,在学校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校领导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聘请有着17年吉林大学图书馆管理工作经验的陈长生担任图书馆临时负责人。


图片


   舟车劳顿、马不停蹄……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图木舒克市气候异常干燥,身体的劳累及环境的不适应,陈长生便出现了嗓子痛、鼻腔内有血丝、血压升高等不适,而此时,陈长生内心想的却是:“图书馆在哪里,我现在就要现场看看图书馆建设情况。”


   当时的图书馆还未竣工,陈长生带着打造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初心和使命,立即实地视察图书馆的在建情况。由于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图书馆的施工状况令他的心情落入谷底。一楼24小时阅览室没有电插座、二楼阅览室设计采用传统手摇式密集架、三楼电子阅览室没有铺设防静电地板、二至五楼卫生间、研讨间、阅览室中间加隔墙等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功能使用,还存在安全隐患……陈长生边走边看,除了及时发现上述图书馆原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外,在书架监控、照明系统等细节方面也给施工方提出了意见。


   新疆政法学院原校区在北疆,2021年下半年,为了将北疆校区图书尽快搬至新疆政法学院,陈长生多次往返奔波于南北疆之间,参与原校区图书室资产清查工作,制定16万册图书及设备的搬迁计划,同时核定了2021年订购图书数目,审定了2022年报刊的预算和订购。


   在图书馆未完成之前,考虑到报刊具有周期短、更新快的特点,陈长生和同事们一拍即合,在2022年新学期开学不久,利用该校科创楼二楼的会议室作为临时报刊阅览室,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安静阅读的地方。为了满足师生员工查找教学和科研中所需文献,陈长生与中国知网沟通协调,试用开放了文献微信服务群,真正让教师享受及时、高效的文献查找服务。同时开辟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网上阅读新渠道,并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举办“花季书香伴,新政启未来”系列活动,让师生能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图片



图片
稳扎稳打   呕心沥血建一流
图片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就是图书馆的模样。”面对学校图书馆设计,陈长生提出了“充分体现人性化、生态化、开放化、智能化、标志化”的整体目标,在他心中,一所大学图书馆应该秀外慧中,既有外在颜值,又有丰富内涵。


图片


   目前,图书馆正在进行二次装修规划。虽说图书馆的管理陈长生得心应手,可在建筑工程方面,他却是个“门外汉”。陈长生没有打退堂鼓,“从不懂到懂,就是学!”他不等不靠,想方设法,利用下班时间上网查阅资料自学,请人上门指导,向懂建筑的朋友反复电话咨询,凭借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和我肯定能行的干劲,连夜将那些摸不准、搞不懂的问题学会弄懂。


   在一些人看来,图书馆已经有了装修设计图,随一下大流就过去了,但陈长生却不这么想。“陈教授说过,他在这里待一年,就要干好一年。秉着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他直面问题,提出中肯意见,几次三番、不厌其烦地主动与施工方对接,结合网上搜集的设计图将自己的设计理念给施工方讲解,大到总体设计,小到每一个开关。只要是能给师生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人文关怀,有利于图书馆后期发展的,陈教授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据理力争。”图书馆教师叶德莲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它的功能在不断拓展。”陈长生怀着这份初心、保持这份定力,思考并起草图书馆布局设计方案、书架物资购置方案等,在提升“质”和“量”上下功夫,在建设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上调查研究、建言献策,这些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也成了他援疆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新疆政法学院建设成‘高起点、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政法院校。学校是‘面’,各部门是‘点’,每个点都高标准向一流看齐,那么这个学校就一定会成为一流。”陈长生说,“纵观世界一流大学,一流的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高质量订书、高水平馆藏、高标准服务是我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


图片


   建设特色文化馆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陈长生努力的一个方向。在了解了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疆内高校图书馆藏书后,陈长生考虑到学校以兵团精神铸魂、面向新疆各地培养优秀政法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计划除中国文化瑰宝的古籍文献和经典中国历史大部头书籍外,再购置一批反映西域文化、民族历史、民族艺术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作为新政独特的风格和优势。在体现馆藏地域特点的基础上,这部分单独存藏的文献资源特色,将成为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最具标识性的记忆符号。


图片


   新疆政法学院校长助理祁欢这样评价陈长生:“陈教授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老师,他有着丰富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经验,又是个非常有情怀和敢于担当的人。一方面,他心系新疆政法学院图书馆的二次装修建设和图书采购工作,时时刻刻为图书馆早日开馆操心;另一方面,他坚持通过开展线上服务,为师生提供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为教师提供微信文献助手,鼓励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能力。陈教授以他的那份执着、忠诚和坦坦荡荡,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胡杨精神!”


图片


   虽然图书馆的建设从“零”到成效显著,但它的建设还在继续,陈长生所做的这些只是个开端,后续工作依然繁琐而艰巨。未来,这座高大静默的建筑将是师生安静学习、阅读、汲取知识的殿堂,并为新政的发展,为南疆的发展,乃至整个新疆的发展提供知识储备。这背后,离不开陈长生这样不忘初心,用大情怀在新时代发光发热的人,他们在祖国西部边陲,默默奉献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步履坚定向未来。



图片
伉俪情深  共唱“银龄之歌”
图片



   从去年秋季至今,陈长生夫妇共同承担着新疆政法学院的工作,他们在太阳初升之时并肩走向学校,在结束忙忙碌碌的工作之后又踏着晚霞归家。虽然学校地处永安湖生态旅游区附近,他们却无暇外出欣赏美景,一直过着教室、图书馆、润疆园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


图片


   万里援疆为什么,立足岗位干什么,如何践行“文化润疆”的神圣使命?一年后他们能给青年教师、学子和这片曾经奉献、战斗和热爱着的土地上留下些什么?”这是陈长生夫妇在西部支教工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教师为本。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将图书馆建设成为新政师生的精神家园和知识殿堂,引导青年教师和学生多读好书,多学党史,了解历史,成为德才兼备之人。”陈长生说。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课本上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思想和理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冯月萍说。


   陈长生夫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想让每一位青年教师和学子都能感受到银龄教师的一份初心,一份爱心,一份责任心,同时在离疆以后,给他们留下一份自信,一种信念,一种担当,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受用终身。


图片


   银龄教师西部援疆工作,不仅是奉献,更是责任。为了新疆的教育事业,陈长生夫妇共同唱响了一曲伉俪情深的“银龄之歌”,切实践行用“胡杨精神”育人,用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文字:胡艺檬

图片:梁春生  安婷婷

视频:郑智文

编辑:胡艺檬

校对:谢子良   安婷婷

审核:万朝林   解   琼